哥吉拉大戰金剛
上映一陣子了,前幾天才去看。
雖然我三度看到睡著(抱歉各位)
沒看過前面的朋友,
這裡簡單說明下,
傳說在早期,世界一直由泰坦獸守護著,
1945年,二戰末期,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,戰爭結束後,
巨大的核能喚醒了遠古怪獸哥吉拉。
1946年,美國政府成立了名為"帝王"的秘密組織,主要是尋找與消滅對國家造成威脅的未知生物。
然而金剛和哥吉拉只是泰坦獸的其二,其中牽涉到的物種有二十多種,但電影主要提起的泰坦獸約莫七種,
針對哥吉拉的背景介紹大致上到這邊,
金剛沒看過的朋友在此也簡單介紹一下,
二戰期間,越戰的尾聲,美蘇冷戰,
1973年,隨著科技的進步,發現了一個未知的島嶼,一同前往骷髏島。
這是第一次,龐然大物出現在人類面前。但金剛是維持生態平衡的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接下來進入電影主題,哥吉拉大戰金剛。
因為島上原住民滅亡的關係,吉雅則是被金剛救下的原住民之一,由於吉雅是聾啞人士,與之交流使用手語,
而金剛則代表人類文明進化的一種象徵,且與吉雅有很強大的聯繫。
根據電影,金剛與哥吉拉是世仇,而且有注意金剛拿的斧頭就不難發現,金剛的斧頭是由哥吉拉的背鰭製成(導演有間接證實,也許為日後的續集埋下伏筆)
象徵一種權力與地位,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斧頭可以擋住哥吉拉的攻擊,
當然電影並沒有解釋這個從何而來,
只能說它確實在關鍵時候,還是不可或缺的因素。
但由於哥吉拉屬於一種亦正亦邪的角度(全憑於電影、電視的劇情) 再加上台灣人最愛,所以前兩部都以"好怪獸"的形式登場,
金剛就比較著重於"好怪獸",由於這部戲的主角是怪獸與怪獸之間,文戲就會相對較弱,
可是適當的文戲是需要在必要時候去補足一些電影不合邏輯的地方,才能讓整部電影具有故事性有前後呼應。
嚴格說起來,文戲是為了故事的完整性而存在的。
吉雅,則是整部電影全是情感部分不可或缺的,不僅僅加強了金剛與人類的聯繫,還能將觀眾可以更帶入電影情節,
也不至於讓觀眾搞不清楚怪獸的內心。
如果只是單純過癮,這部是還蠻值得推的,
若是要認真的態度去看這部電影,恐怕有些地方就會讓人失望,太多不必要的情節,
包含機器哥斯拉(以下簡稱機斯拉)、金剛代言人、以及毫無存在感的反派,
都讓電影顯得混亂。
不過最大的敗筆是,機器哥吉拉,這部分感覺就是為了豐富電影,不讓內容只是單一的哥吉拉對上金剛,顯得生硬。
金剛身為人類文明的代表,自然也有不少情感部分,那便是"成長"
從王到敗北給哥吉拉,
再到幫助哥吉拉去對付主要敵人的心境,最後放下世仇,都顯示金剛正在快速的成長,
也是因為人類情感刻劃太深,反而沒有太多"怪獸"的本質在裡面,
連哥吉拉也是。原本亦正亦邪的他,隨心所欲地做自己,卻因為電影需要產生與觀眾的共鳴,
反倒沒有很著重在"本性",
個人以為到後面世仇的兩人會因為機斯拉而有不同的火花,
結果沒有,就像從前那樣,似乎在為了日後的續集埋下伏筆吧。
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導演亞當·溫高德,也是2017《死亡筆記本》的導演,
期待未來會有更不一樣的風格。
如果金剛是代表著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
那哥吉拉就是代表著亙古不變的信仰。
(手機排版稍微凌亂,日後會在更新補足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