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果人3.jpg

 

雖是以恐怖驚悚為號召,卻不改一貫的風格。"隱喻"一直是這位導演 喬登皮爾的特色。

改編真實事件以及都市傳說為靈感,最多的是連接1992年的續集。重新詮釋了"糖果人"的都市傳說。

這篇,我不會訴說太多關於電影的內容,因為背後的寓意遠比內容更精彩。

 

 

 

 

影片開頭,皆以"相反"為鋪陳,也暗喻了其實我們都在鏡子裡面的世界。就像原版是白人為主軸,而導演重新演繹是以黑人為核心。

劇情圍繞在"糖果人"其實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種意志。就像鬼滅之任裡面主公大人所說:「人或許會死去,但意志則會傳承下去。」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
 

電影開始,讓觀眾清楚知道"糖果人"的由來以及他的傳說。

一位名叫做Anthony McCoy的畫家,為了找尋靈感,來到了卡布里尼格林,

不斷追逐著糖果人的腳步,最後如願以償的畫出了代表作,但成名的卻不是因為他的天賦,

而是展出中的命案,讓媒體大肆報導,也引發了其他的殺人案件,讓這幅作品的知名度再度提升。

就在Anthony不斷探討糖果人的細節,為自己的創作增添靈感的同時,也一步步地把自己帶進這可怕的詛咒之中。

 

"他是無辜的"  糖果人只不過是一種怨念聚集而成的形象,反映出嚴重的種族歧視,就好像男主Anthony 一開始的作品並不受到青睞,卻在因命案發生後沒打大肆報導後,評論家才迫不及待的又邀請Anthony做專訪,為了蹭熱度,忽略了Anthony本身的才華,跟一開始不屑一顧的態度形成對比。

 

糖果人5.jpg

就像洗衣店大叔說的:「他們喜歡的是我們做出來的東西,而不是我們。」這句話直接表明一直以來嚴重的種族歧視,也是導演一直在電影中傳達的理念。

好像別人欺負我們的時候是直接的,而我們反擊的卻只能用暗喻的方式。因為社會不會檢討加害者,只會反過來檢視被害人。

其實看到中間,知道糖果人是無辜的時候,其實我有點心酸。他們做錯了什麼?

只是因為膚色,卻要被投以有色眼光,而去被認為是犯罪的根源,這根本不公平。

而Anthony毫無疑問,變成了最新一任的糖果人。

 

 

糖果人6.jpg

 

看到這裡,朋友說,其實我看不懂他在演甚麼。

我說:「你仔細看每一句話、每一個強調的鏡頭,那就是答案。」

確實,電影最後,導演放了那些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以及事。

值得一提的是 1989年第一任糖果人, Daniel Robitaille。

是一位專門幫貴族畫肖像畫的畫家,

因愛上白人女性,而慘遭對方父親將其毆打並且砍斷手 塞入鐵勾,並且在身上塗滿蜂蜜讓蜜蜂叮咬致死。

他沒做錯甚麼,只是因為他是黑人。

 

糖果人4.jfif

 

 

 

以下分析純屬個人想法:

 

蜜蜂:

蜜蜂是群居生物,且蜜蜂有很強的領域觀念,對於別巢飛來的蜜蜂,會採取攻擊的反應。就像那些被恐怖支配的盲目人群,

因為人總是會恐懼未知以及無法掌控的人事物。

但也可以解釋為歷任糖果人的意念。更準確地來說,大概就是對這世界感到不公的心情。

 

鏡子:

前面有提到,電影一開始開頭以及LOGO就都是反面,似乎導演想告訴我們,就算很像的東西,依然不是真實的。

就像我們以為"糖果人"是壞人,其實他們都只是被害者。

 

糖果:

糖果給人們的感覺都是甜的,而電影中的糖果卻是藏著刀片,使人流血。

糖果人感覺上就是個帶給人們歡樂的存在,

實則它只是一個悲劇的代表。

真相明明是很殘酷,卻還要假裝它是甜的。

 

 

 

圖片皆為網路上取,若有侵權請告知。

 

 

圖片

arrow
arrow

    柳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